蚵寮,原名蠔寮,養蚵人家搭建草寮屯聚之地也,二百餘年前,此地尚是荒煙未墾之地,居民先以插蚵為業,故稱「蚵寮」。
蚵寮村位於口湖鄉中心地帶,東側為謝厝村,西接港東村,南鄰成龍村與口湖村交界,行政劃分16鄰,土地面積5.072平方公里,現有居民1870人,居民以農、漁、養殖及海產加工業為主。主要漁業產品為鰻魚、台灣鯛、蝦類、牡犡、文蛤、烏魚、扁魚等。
八月份上了~~~動感小帆~~旅遊人文攝影講座
在旅遊中開始增加拍攝人文作品
於崇文路與蚵寮路交叉口附近看到這戶人家做加工處理
現在烏魚子是批發來,不再需要自己宰殺
烏魚子運送來已處理成一包包袋裝
工作台上基本工具:棉線、水盆、剪刀、豬腸及一雙勤勞的手
棉線綁附烏魚子頂端收口及編成對
豬腸修復破損部位,一問才之知這可是需特殊部位,要預留才有
以前常聽說烏魚子外皮是塑膠膜,親眼看了便知真假
將破損露出烏魚子重新塞入囊內
再以豬腸包附整型
維修後綁附成對
綁線清洗後完成品,後需鹽漬脫水
阿姨一再推薦到對面日曬廠去拍攝,直說那裡比較漂亮
再以板壓成型,這一板可價格非凡
也需借重物壓置
反覆工法及產量創造烏金的價格,看這優美的庭院曝曬
拍攝前必須詢問答應下才可進入
並被監控下完成拍攝作業,生為攝影人必須尊重對方的條件
烏魚子需反覆曝曬
阿姨閒暇休息時,害羞說道別拍了啦~~~
門口仍有許多鱗片
汗水揮灑出的情景,總是耐人尋味
一整天濕潤的雙手包附著一副副無窮的希望
風吹日曬下反覆著同樣的動作
展現出蚵寮人生命的毅力
創造出不同經濟方式
這是我看到蚵寮人的精神,人文拍攝讓我體會人生不同的樂章
每當工作不順遂時它是種激勵調和劑,讓人有股堅持下去的力量
相關連接: